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推动教育理念更新,4月1日上午,红山区第十七小学组织教师开展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次研读交流活动 。教师们齐聚一堂,围绕这本教育佳作展开深度交流,力求将先进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 崔文玉老师在学习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提出的逆向设计理念后,重新思考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本质——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思维能力的启蒙与生长。她认为,逆向设计理论强调"以理解为目标"的教学设计,这与新课标提出的"做中学"理念高度契合。而这种转变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的设计力,更需要教师蹲下身来,从儿童的视角去发现数学的魅力。她发现,那些在课堂上闪烁的思维火花,正是逆向设计给予我们最珍贵的馈赠——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儿童理解世界、创造未来的起点。 王炳丽老师提出,逆向设计让我们从传统的“教的设计”转向“学的设计”,更加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尽管在实践中存在一些挑战,但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勇于尝试,积极反思,就一定能够将逆向设计理念有效的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成长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卢雪艳老师关注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的内容和特色用三个词概括既:“理解”“逆向”“实践智慧”,倡导的是关于课程评估和教学的优秀设计,专注于如何发展和深化。本书的精髓聚焦在一个问题上,即我们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使更多的学生真正理解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以理解为目标进行设计,通过明确学生应该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我们能够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袁芳老师认为,《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思路,尤其是逆向设计的理念让她重新思考了教学的目标和过程。通过明确学习目标、设计有效的评估方式、围绕大概念展开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知识掌握。这本书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她将尝试运用这些的理念,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实现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 张凯老师通过阅读,深感音乐教学不应止步于音乐知识的传授,而应成为滋养学生精神世界的沃土。未来,她将继续以“理解”为核心,用逆向设计重构课堂,让每个孩子在音乐中听见自己成长的声音。 此次研读交流活动,让教师们对《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刻理解与认识。相信在未来教学中,他们会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为学生带来更优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撰稿 | 白雪杰 图片 | 郝为开 编辑 | 李 鹏 初审 | 白雪杰 复审 | 李春侠 终审 | 王纪文 (版面审核:师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