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共读小支点”撬动“阅读大工程” ——赤峰市红山区区域“教师共读”

时间:2025-05-08 17:43来源:未知 作者:闫迎春 点击:

如果给赤峰义务教育做一个排名,红山教育稳居“第一梯队”,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义教强区”。时下的“五项管理”、“双减”、新教材、新课标、新中高考、评价改革、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些教育热词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卷入我们的教育生活,系列问题也对红山教育提出挑战:如何办教育才能保住老城区义务教育的领先地位?红山教育人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和自我革新的勇气不断探索,确定义务教育发展的行动支点是:全员阅读,用“教师共读”小支点撬动“全员阅读”大工程,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年下来,梳理教师共读的红山经验,进一步坚定了我们今后持续共读的信心和决心。

行政部署,推动全员阅读

红山区教育局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以“读书工程”为抓手,通过行政干预推动全区师生阅读,制发《红山区中小学读书工程实施方案》《红山区2024年中小学读书工作计划》,召开读书工作专项会议,解读、部署年度读书工作,成立区级教师读书工作群,指挥调度各校的读书工作。红山区教育局带领51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开启了一场全领域的师生阅读工作,构建了“搭建师生阅读平台——建设阅读课程体系——开展多样阅读活动——完善阅读评价机制——家校协同落实”的阅读实施策略(图1),为红山区各中小学推进“阅读工程”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撑和行动方向。

图1 红山区阅读工程实施策略

教师共读,撬动阅读工程

目前教育存在不正常现象是不读书的教师强制学生读书,打比方说是不会做饭的人在指导他人做饭,为扭转这一状况,赤峰市教育局在《赤峰市中小学阅读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出“教师深读行动”,引导教师践行“读书-实践-写作”的教育生活方式,在全市教师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为落实上级要求,将阅读工作做实做细做精,红山区认识到读书工程的核心动力是教师读书,因此从组织全区“教师共读一本书”入手,带领教师共读专业书籍,通过阅读更新教育观念、厚实理论根底、深化学科理解,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确定共读书目:既然组织大规模的教师读书,就要明确教师共读的目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新时代教师面对的是新教材、新课标、新课程、新中、高考,2022版《新课程方案》倡导探索大单元教学、开展主题式、项目化、跨学科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所以在落实这“四新”时,要依标选书,要先弄懂大概念、大单元、项目化、融合式等专业概念,只有这些理论学透了,再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做到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满足新形势下学生的成长需求,有效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专业素养才能真正提高。因此,2024年红山区教育局选择了《大概念教学15讲》和《未来教师的大概念设计》两本理论性较强的专业书籍,组织全区教师共读,精细化的阅读和高质量的分享,带动全区整体读书水平的提高。

教师共读策略:组织教师读书既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又要发挥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还要把书读透、读活,所以红山区研究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共读策略,即“自主阅读+前置共读+区级分享+实践转化”(图2),“自主阅读”是教师自读,每学期的第一个月是教师自读时间;“前置共读”是指在教师自读的基础上,学校层面以年级组、备课组、学科组等为单位进行交流研讨,达成共识,形成校级共读成果;“区级分享”由教育局组织,是在校级共读的基础上,组织全区教师进行线上线下分享;“实践转化”是每一层面的阅读都要通过教师的课堂实践进行检验和运用,是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认识的过程,经过这样层层递进的阅读、交流、分享,提升了整体阅读的水平和质量。

图2:红山区教师共读策略

搭建共读分享平台:在组织教师共读过程中,思维碰撞是高潮、是信息筛选、是思想提升的过程,交流分享则是收获的过程,这些都需要平台、需要书友聚会、需要面对面,因此搭建交流分享平台是学校和行政部门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是学校层面搭建阅读交流平台。“共读策略”的前两个环节是由学校组织完成,各中小学校制定全校教师读书计划,合理安排读书时间,采取“名师导读+自主研讨、个人阅读+同伴互读、日常阅读+主题阅读等方式进行,为第二环节的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进行第二环节“前置共读”时,通过组织校内各级各类研讨会、推荐会、展示会、读书沙龙、读书辩论赛、“组内交流+组间论坛”等方式进行交流碰撞,在校内提炼出阅读的思想精华,为全区层面的交流做好成果储备。

二是教育局搭建全区交流平台。“共读策略”的第三个环节是“区级分享”,是高度引领和层次带动,是最高质量的学习和分享。全区这么多老师,怎样才能保证参与人数多、又节省时间、还少跑路,更不能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红山区教育局采取“线上分享+线下现场会”的形式进行,线上分享是通过腾讯会议开展,具体时间定在周三下午的3:20——4:20,由承担线上分享的学校提前预约腾讯会议室,在校内精心布置直播会场,结合本校的学校办学理念设置分享的小标题,在主持人精心主持下,5-7名各学科教师代表进行阅读成果交流,分享的内容结合教学实践有理有据,展现了学校“前置共读”的最优成果,现场录音录像清晰,从内容分享到形式的布置,再到听觉和视觉的整体感知,都有助于提高参与者的学习兴趣,“周三云端有约”成为红山教师的期盼;线下现场会的地点选在年度读书工作突出的学校,利用半天的时间展示学校的阅读成果,承办学校精心设计流程,呈现高质量的汇报、读书分享、成果展示和汇报课,线下现场会成为红山教育人共享读书成果转化的精神盛宴,呈现了红山义务教育“校校有特色”的办学样态。

共读分享安排与效果:红山区共有51所义务教育学校,每所学校的老师都争取分享机会,因此教育局决定将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每所学校都有机会进行交流展示,按照学校序号依次排列,中小学穿插安排,制定《年度教师共读分享安排表》(表3)。2024年教师共读开展了12期线上2期线下,各学校校长带头参与,组织线上集中观看学习,结束后及时研讨交流,全年参与共读教师达12620人次,这种学习态势彰显了红山教育人具备分享、吸纳、合作、共赢的优秀品质。


图3:红山区教师共读分享活动安排表

共读监管的实施:为督促学校、教师提前读书、按时研讨、保证质量,红山区教育局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监管的过程是教师共读最关键的环节,需要专业人员来管理和组织,这位负责人要提前把书读透,还要事无巨细的安排各项细节工作,在读书群里下发教师自读、前置共度的提醒通知,收集、审核、指导和提升学校的讲稿,分享结束及时评价和总结,每一期共读活动结束后,通过“红山教育网”进行微信报道,记录学校和教师的研究成果,宣传报道典型经验,供同行学习借鉴。实践证明:只有精细化的管理,才能凝结出高质量的成果。

以评促读,提升阅读质量

为推动阅读工程有序进行,教育局就读书工作进行专项表彰,以评价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调动教师阅读积极性,提升阅读质量。2024年共表彰了书香校园8所、优秀读书校(园)长3名、优秀读书教师203名、优秀学生265名、书香班级166个、书香家庭130个,特别对教师共读活动进行专项表奖,设置了优秀领读人、优秀组织者、优秀分享教师、优秀成果展示课等,共表彰教师234人。

一年来,红山区教育局通过行政推动,带领全区教师共读专业书籍,发生明显变化:一是教师的业务素养明显提升,教学实践经验更加丰富;二是教师指导学生读书能力提高,学校的阅读工程得到深入实施;三是教师自身的精神得到滋养,育人方法更开阔、灵动、旷达;四是“双减”政策得到深入落实,问卷调查显示:家长的满意率提高,学生家庭作业减少,说明课堂教学效率、作业设计能力提高了。

总之,我们深刻体会到阅读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切教育的希望,不在远方,就在脚下,就在读书中。红山教育将坚定读书的步伐,推动基础教育发展,将阅读工程坚持到底!

编辑:李珊珊

撰稿:闫迎春

审核:袁 野


(版面审核:师磊)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