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教育局《关于加强班集体建设的意见》,红山区第一小学深入推进 “民主会商,快乐成长”的班集体建设理念,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双向发力,取得丰硕的成果。 一、全力赋能 “第一资源”,精心打造快乐班主任研修团队。 严格执行《班主任任用及履职尽责工作考核办法》,明确班主任的关键作用、任用标准、工作任务、评价方式及奖励制度。开学以来,通过德育研修、班级教导会、班主任经验交流以及师徒结对活动,不断优化班主任队伍结构。构建“新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名优班主任”三级专业成长序列,加大对名优班主任的培养力度,创新名优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机制,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 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年级班主任组团队德育研修与科研工作,制定《班集体工作手册》、学期任务清单,并举办专题研修展示活动,逐步实现课程化,努力打造学校品牌。同时,三月份学校还组织“班主任教师高效课堂展示”活动。 二、“八个维度” 全面推进“民主会商 快乐成长” 的班集体建设工作。 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学校统一设计更新班级名牌,各班依据建设方案构建班会课流程,修订班级精神文化体系,涵盖愿景、目标、班训、班风、学风、班级口号、班名、班级图腾等,增强了班级认同感与归属感。 制度文化建设上,各班建立动态的 “反思—评价—评选” 机制,按照“反思现状—自主修订—全班讨论—修订完善—公之于众”的流程民主修订、增补班规,并将其与养成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认星争章活动有机结合。 组织文化建设注重创新干部管理机制,通过民主选拔任用小干部,形成九大管理运行机制,打造出一支强有力的班级自主管理队伍。 团队文化建设以创建 “一个都不能少” 班集体为目标,让 “不离不弃、不落伍”成为学生誓言,打造极具向心力、凝聚力、团结力的班集体。同时,建立学困生帮扶机制,对特殊学生群体进行深入摸排筛查。 教室文化建设中,各班级常态化开展 “快乐教室建设” 活动,并组织全校观摩评比,促进互学互鉴。 课程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全面规划德育快乐课程,各年级、班级承担相应课程,如各年级特色课程、升旗课程、班队会课程、红领巾广播站课程等,助力班集体凝聚力提升。 行为文化建设重点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学校开展“六大校园” 建设及“养成教育规范月”系列活动,通过定期主题班会、拉练展示活动、周评比、月授旗等方式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评价文化建设则做好常态化的“快乐成长——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工作,执行相关方案,上好评价课程,用好评价手册和记录册,做好阶段“星光快乐少年”表彰发布工作。 在班集体建设评价方面,学校依托《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班集体工作评比办法》,通过四月份教师问卷、家长问卷调查摸排班主任工作认可度,将在艺术节做好先进班集体的评选和表彰活动。 如今,的校园里“民主会商,快乐成长”已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化作了学生们自信的笑容、积极的参与以及团结协作的身影。在班集体建设的道路上,学校以扎实的举措、创新的思维,成功搭建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质平台。展望未来,我校将不断深化班集体建设成果,持续探索创新路径,让每一个班级都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撰稿:王晓丹 编辑:耿雪梅 摄影:耿雪梅 一审:刘 颖 二审:霍瑞云 终审:缪振杰 (版面审核:师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