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区第七小学项目化学习课程系列报道之——奇妙的汉字 汉字之美 美在形体、亦美在风骨 美在精髓、亦美在内蕴 中国汉字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 是中国历史的载体 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识字是低年级的重点学习内容,也是一年级小朋友面临的巨大挑战。如何让单一的识字变得鲜活、有趣,让学生体味汉字的无穷魅力呢?杨天慧老师找准项目化学习小切口,从国家语文课程入手,融合美术等学科内容,带领一年四班的孩子们开展了以“奇妙的汉字”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课程。 前期准备 象形文字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字。智慧的古人描摹大自然中的山川、草木、动物以及人的形态,创造了最早的汉字,契刻在龟甲、兽骨上。解读汉字,也在解读文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杨老师从“甲骨文”入手,设计驱动型问题“最早发现刻在兽骨上的像图画一样的文字跟我们现在识得的汉字朋友们有关系吗?如果有又会是谁?能不能认出来我们的一些老朋友呢?”引发孩子们探究热情。 中期实践 孩子们在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系列“探究之旅——追溯汉字之源,探究古人造字的奥秘,一双双稚嫩的小手,绘制了有趣的象形字,生动又形象;从生活中收集汉字,培养自主识字能力;进行书写竞赛,笔画起落间感悟汉字的灵动...... 01.追溯汉字之源 02.留心用字之广 处处留心皆学问,聪明的小朋友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生活中处处有汉字,广告标语、店名招牌、食品包装……识字无处不在、无时不可。 孩子们从生活中收集汉字,把自己认识的汉字剪一剪,排一排,贴一贴,再用图画把它们结合起来......同桌间问问,前后桌间学学,一张张内容丰富的识字小报就新鲜出炉了!孩子们发现,原来自己可以从别人那学到很多,原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是这么美好的事情!当然,也别小看这一张张识字小报,它可是孩子们自己在生活中结交的“生字朋友”。看,自主识字的本领不知不觉强了起来! 03.书写汉字之美 琴棋书画本就是雅人四好。新时代,我们一样可以做“雅人”。 中国汉字,一撇一捺是脊梁,一横一竖是历史,一笔一画是故事。每当笔尖触到纸张,那淡淡的墨香便在空气中弥散开来,仿佛文字是在呼吸,字里行间都散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垂髫稚子,手握铅笔,正襟危坐,写下一个个工整端正的方块字,种下一颗颗真诚热烈的中国心。一个个小小的“雅致之人”正在成长! 成果展示 转盘识字法是语文识字教学中非常有趣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一个汉字为圆心,以不同的偏旁部首为辅,通过转动圆盘,组成新的汉字,把形声字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孩子们以自己动手制作识字转盘为本次课程的成果展示。 孩子们开动脑筋,联系生活,发现身边的形声字家族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课堂和生活中学到的汉字通过精心设计,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制作出一个又一个精美的识字转盘,审美能力、创新能力都在作品中生发出来。 识字转盘比起来、赛起来! 成果展示现场,孩子们纷纷为自己喜欢的作品投票,并为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所惊叹!一张张小嘴巴七嘴八舌地向“获胜者”请教! 这“请教”的背后,谁又能预料还会有多少双小巧手出现,还会有多少的奇思妙想,还会激发出孩子们怎样的识字热情呢? 这爱动脑、勤思考、乐动手、愿识字......还有什么比能激发出孩子学习内动力让老师更高兴的事情吗? 项目反思 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在一次次妙趣横生的汉字探寻之旅中,小伙伴们惊呆了——识字竟然可以这么有情有趣有味! 在与汉字一次次的美丽相遇中,孩子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识字的快乐,更感受到汉字与生俱来的生命张力和历史温度,坚信孩子们也一定会以此为起点,爱上汉字,爱上语文! 看,项目化学习就是这样充满着无限生命力。在一个又一个充满挑战、充满趣味的任务活动中,孩子们掌握核心知识,锻炼各种能力,在探究中、在合作中、在分享中自然而然地内化知识,增长智慧。 当然,对于汉字这一穿越了六千年时空,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奔腾不息的“文化魔方”的探究过程,远远不是一次这样的课程就能结束的。课程结束后,杨老师对课程整体实施过程进行复盘,梳理课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发现更多适合孩子们思维发展的适切点,以期在下一次项目化学习中为孩子们带去更多的思考和发展,从而不断落实红山区第七小学“学生素养至上”的课程取向。
编辑:杨天慧 一审:李娜 二审:李娜 三审:彭敏 监制:孟显春 (版面审核:师磊)
|